【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涵養(yǎng)為民情懷,交出人民滿意答卷
近日,新華社開設“近鏡頭記錄·溫暖的瞬間”欄目,精心選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精彩瞬間,講述每一張照片背后的溫暖故事。其中照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講述的是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順利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在記者見面會上所說的話,這句樸實而真情的話語,在此后被世人反復提及,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響亮的誓言。
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鐫刻著執(zhí)政者奮進的步伐。習近平總書記把所肩負的“重大責任”,概括為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黨的責任?!叭嗣袷菤v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華民族完成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緊緊團結和依靠人民群眾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站在新的起點上,更需涵養(yǎng)為民情懷,向人民交出滿意答卷。
堅守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這番情真意切的話語,深刻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立場,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不管是想問題、辦事情,還是做決策、定目標,都要擺正自身位置,主動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認真考慮是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常反問自己是不是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有沒有為人民利益而不懈奮斗。對每一項涉及群眾切實利益的政策及舉措出臺,都需要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在提升人民滿意度上狠下功夫、取得實效。
牢記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之初,就牢固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并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梢哉f,人民始終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精神根脈。要認真踐行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俯下身子、沉淀心性、體察實情,真正做到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情于民。與此同時,要深刻認識到人民才是國家真正的主人,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靠山”。我們開展一切工作的價值追求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標準,并自覺接受人民的評判和監(jiān)督,以“讓人民滿意”為最終評判標準。
篤定為民解憂的價值取向。民之所盼,為政之所向。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民解憂體現(xiàn)在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方面充分認識“民之所望”為“政之所向”的重大意義,珍惜人民的信賴和厚望,從實際出發(fā),從事關人民群眾幸福的“急難顯盼”問題抓起,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另一方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著眼大局的視野,運用戰(zhàn)略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法治思維,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就業(yè)、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公平正義等方面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站在新的起點上,更需始終牢記“人民”這個根本,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讓全體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共享幸福和榮光、共圓美好夢想。 【編輯:劉歡】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家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2016495號-17 聯(lián)系郵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