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川觀新聞評論員 張雨
網友通過“問政四川”平臺反映,成綿高速公路中間防眩網漏光,存在極大安全隱患。接到反映,四川成綿高速公路公司及時回應,并隨即排查整改。近日,記者實地體驗,看到情況有所改善。(點擊閱讀相關報道)
你有所呼,我有所應。置身網絡問政平臺,各職能部門以包容姿態(tài)面對輿情,積極回應公眾質疑,這種“及時應”,就是抓住了良性互動的最佳時機。一呼一應之間,群眾問題得以解答,負面情緒得以緩解??梢哉f,這就是邁出網上“連心橋”、服務“零距離”的第一步。
成綿高速公路部分防眩網漏光問題整改前后對比。資料圖片
不過,“及時應”后面,還要緊跟“善作為”。曾經一些案例告訴我們,一些部門擅于及時回應,但強調客觀因素的多,分析檢查、自省的少;或語氣很好,翻來覆去打太極,就是不解決實際問題,一句“請您諒解,這不歸我們管……”就想把群眾打發(fā)。
具體涉事單位的“及時應”和“善作為”是一個整體,合二為一才能達到良好效果。而這種作為,必須建立在尊重科學、符合實際的基礎上,不能為改而改,也不能為息事寧人而操之過急。扎實調研,科學實施,嚴格驗收,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既要“及時應”又要“善作為”,要求的是職能部門面對職責時不推卸,面對群眾訴求不回避,面對目標不囿于現(xiàn)狀。只要每一個街道、每一個部門都把群眾關心的大事小事、瑣事雜事真正落地落實,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步緊跟一步行,就能讓基層的事情得以在基層解決,群眾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城市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家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2016495號-17 聯(lián)系郵箱:93 96 74 66 9@qq.com